今天我姐轉貼了一篇《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裡都能活下去》 作者安武信吾、安武千惠、安武花 的文章,內文是這樣描述的:
日本福岡縣福岡市,有個小女孩從五歲開始,每天早上六點就站在廚房裡做早餐。
她的名字叫阿花。
阿花的早晨是忙碌的。她要洗臉、喂狗狗、散步、洗手、做醬湯、吃早飯、刷牙、彈鋼琴、上廁所、去幼稚園。
回家後,還要曬衣服、疊衣服、刷澡盆、打掃、整理衣櫃、收拾自己的衣服……
有時候爸爸晚回家,阿花還會給爸爸做晚飯。
女兒是貼心小棉襖,真是一點都沒錯呢!
可是,這麼小的孩子,為什麼要做這麼多家務呢?
這個故事,要從2001年開始講起。
這年夏天,阿花的爸爸信吾和媽媽千惠走進了結婚的禮堂。
而千惠,是一位身患乳癌的新娘。
在痛苦的治療之後,她治癒了癌症,還奇跡般地懷孕了!
這個珍貴的小生命,就是阿花。
跟每一個迎來新生命的家庭一樣,
阿花的到來,給小夫妻帶來了無限歡樂。
能和女兒相遇,證明我在這個世上活過。
這個比自己還重要的孩子,是我的人生至寶。——千惠
然而幸福寧靜的生活是短暫的。
阿花九個月的時候,千惠的癌症復發了。
為了治病,也為了阿花的健康成長,
千惠一家開始了早睡早起的糙米生活。
阿花一天天的長大,懂事。
千惠開始思考,教孩子什麼東西最重要?
阿花,做飯這件事與生存息息相關,
我要教會你如何拿菜刀,如何做家務。
學習可以放在第二位,只要身體健康,能夠自食其力,
將來無論走到哪裡、做什麼,都能活下去。——千惠
只要是阿花力所能及的,我都想讓她自己來,
這樣有一天我不在了也沒關係。
衣服翻著脫下來,我就翻著還給她,讓她自己整理好。
去保育園前的準備工作,我絲毫不幫忙。
家務活也盡可能讓她打下手。
我希望女兒一個人也能頑強而茁壯地活下去。——千惠
今天是女兒四歲的生日。
雖然還有點早,但今年開始我想一點點教她做菜。
我送她的禮物,是一條圍裙。——千惠
2008年,千惠走了。留下了五歲的女兒和丈夫。
如今,阿花已經長大了。
媽媽,有件事我想告訴你——所有的便當我都會自己做了!
不說別人的壞話,不忘記微笑,這些都是媽媽教我的。
雖然我也會覺得好難啊,
不過車到山前必有路,阿花已經不哭了。——阿花
把你想教給孩子的事情教給他吧,絕不會為時過早
看完阿花的故事,妳是否會更加憐惜像這樣懂事的孩子呢?在現今社會裡,由於大家都生得少,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寶,因此像阿花這樣的孩子總是少之又少;對於未來,我們總是懷抱著憧憬,但生命的結束總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時刻發生;921大地震、澎湖空難、高雄氣爆,這些天災人禍總是瞬間地帶走我們寶貴的生命,在天人永隔的時空裡,許多孩子因此而被迫學習成長和獨立,與其讓他在無所適從的環境中成長,倒不如活在當下,把妳想教會孩子的事情教給他。
這樣的場景讓我想到自身的過往經驗;因為家境小康,從小我爸媽就不會給我們太優渥的生活,我記得在小三時,妹妹剛出生,那時我們還要用大鋁盆來幫妹妹洗布尿布。爸媽為了賺錢,衣服只能一個星期洗一次,對於我們天天要穿制服和運動服的小學生來說即使有2套衣服替換,但為了不會讓衣服聞起來臭臭的,只好每天回家自己用手洗制服;爸媽給我們的觀念是,如果不自己洗,就沒有衣服穿。
對於過往,總是會羨慕同學有好的爸媽照顧;但現在身為母親的我仍堅持讓孩子提早學會獨自生活的能力,我非常認同前述作者所說的。於是我在小之一歲時就讓她學習坐在餐椅上吃飯,即使吃得滿地都是,我仍是這樣堅持,希望在她一歲至一歲半的黃金訓練期學會自己吃飯這件事。
愛孩子,就要教會孩子獨自生存的能力
小之最近會不斷地倒數距離5歲生日的日子,而我隨口問了一句:「當妳滿五歲時妳想要做什麼?」她聽成禮物,先回答:「芭比娃娃」;再次解釋給她聽時,她竟告訴我:「媽媽,我想要學煮飯,我想要跟媽媽一起煮飯」。
小之從小就是一個小幫手,在她2歲4個月時,最喜歡自己洗碗,雖然可以感覺到她想玩水,但她可是有認真地洗乾淨;每每我在廚房煮飯時,她總是喜歡來幫忙,幫忙洗菜、玩任何她想做的事;雖知道她是來浪費水、來搗亂的,但我還是讓她參與所有事(除了拿刀子),也因此她曾被鍋邊燙到,但也讓她清楚知道下次該如何避免;而我們就這樣讓她參與我們該做的生活瑣事。
選擇幼兒園時,我也喜歡蒙特梭利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獨立的教育方式,因此現在的她已會做很多的家事,從洗菜、洗碗、摺衣服、洗襪子等,甚至打蛋(蛋黃不破掉)都能輕易做到;對其它爸媽而言,或許覺得太早讓她學習獨立;但對我而言,在孩子喜歡跟妳動手做很多事情時,就放手讓她(他)做吧;愛孩子,就讓她學會可以獨自生存的能力吧!
文章來源: 親子之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