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Facebook帳號嗎?

你有超過上百位的朋友嗎?

你開心或驚訝的時候是不是 :P, LOL, :), 又或者是其他符號?

這些在Facebook上的朋友你是不是都在看她們最近又在做甚麼?

Yes!!! You have been tagged!!!

 

online, offline???

 

社會化是一種過程,他幫助我們學習、適應以及生存與此社會,他可能是一種道德、價值觀、習俗、制約、且這個過程是終身的。人的一生都在不段進行社會化的過程。這中間當然有因應社會而衍生的產品,但也有因應反社會化創造的次文化、或非主流文化。許多音樂、藝術演進的過程,也都不乏有社會化與反社會化的參予。這其中沒有人可以論斷是非與對錯,因為那是相對價值觀的問題,而不是絕對價值觀的反射。這麼說或許很饒口。但Facebook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。

過去手機,網路沒有發明以前,人們的溝通是用電話,郵件,我們有筆友,彼此交換生活經驗,分享喜悅與悲傷。現代科技也引領我們朝向另一個溝通方向,虛擬世界的語言,符號,表徵,都與真實世界不盡相同。 一部分他拉近了我們的距離,但卻也疏遠了我們彼此真實的距離。因為那些在線上一百多位的朋友,你不從與她們出門喝咖啡談天,你不會與她們真心陳述你的內心世界,但你卻會偶爾想要上線看她們最近有在做甚麼。而當你表示不想加入Facebook時,朋友都說跟我們一起加入,很有趣很好玩。我們可以共同在網路上放上許多照片,即使是身在異國的你,也可以與我們立即連線,知道我們的近況。社會化產生。於是你我他,我們都開始使用 Facebook。

朋友之間有時總是在比較誰的朋友比較多,如果朋友只有兩三個或者是十幾個在Facebook,基本上你是屬於沒有朋友的人。是誰下這樣的定義???我也不清楚??? 這支影片,作者說,我有四個朋友,沒有上百個,但我常跟這四個朋友聊天。

在歐美,Facebook的發展比我們早個幾年(我沒有去詳查),台灣一直到Facebook中文化以及許多遊戲搭配互助後,形成一股潮流。人人都有帳號,人人都在線上溝通,分享。一個讚,兩個讚,增加社群的互動。在線是一種流行,趨勢,也是一種商業模式。於是衍生了許多商品,價值觀,網路文化,虛擬互動。

記得前些日子與朋友討論到在線文化,這位歐洲人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觀點,他說以後非在線才是種流行。(我們針對社會議題探討,而非business model)。我仔細回味他的大膽假設,他又強調,這需要好幾年的改變與演進,或許不會在近幾年發生,但是絕對會有這樣的族群產生,到時候un-plug,offline才是流行。我欣賞這種腦力激盪與反思,在我無意間看到Youtube上這支影片時,我心想是否開始有種聲音出現?

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因為許多工具都在於人為,看你是否可以加以運用得宜。並非要拒絕,或為反對而反對。很多東西是一體兩面,取決於我們怎麼運用。例如中小企業運用Facebook拓展行銷與網絡,是最經濟又立即見效的。 (但由於我們討論的是社會議題,而非商業模式與行為)。Facebook中更改了許多隱私權限,界定朋友,甚至是取消朋友閱讀你的相關資料,探聽你有哪些朋友群,那些朋友又對你說了甚麼。這些新功能也或許顯示Facebook發現了某些盲點,力圖改進,爭取信任等。

我不知道幾年後這支影片的發聲會不會造成次文化的流行,演變成反社會化的趨勢,又或者應該說回歸原本的社會化。但是當你發展網路社交時,千萬別忘了真實世界的社交。

(強烈建議看完影片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woponp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